一、重油利用最难啃的骨头
重质原油利用一直是炼油工业最难啃的骨头,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重质油加工而成的碳材料需求增大,重质油利用也成为热点。7月22日在山东博兴召开的重质油加工技术暨产业升级论坛上,产学研多方携手同行,攻关核心技术瓶颈。
重油利用最难啃的骨头
重质油拥有高沸点、高粘度,富集硫、氮、沥青质、金属,难以气化、杂原子含量高等特点,对其加工利用面临分离和进行详细的结构表征两大难题。2022年,我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约9.18亿吨/年,其中重质油约3.5亿吨。对炼化企业而言,重质油加工面临从运输存储、装备升级、加工流程等多方面挑战。如何安全、环保地实现重质油加工清洁生产、高附加值利用,是我国炼油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世界先进的重质油加工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外企手中,技术转让费高,严重阻碍了我国重质油加工产业的发展和能源保障。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成品油消费量渐进达峰,基础化工原料需求旺盛,利用重质油催化裂化直接生产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粗粮细做”、“吃干榨尽”已成为我国炼油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多年从事重油高效转化和清洁油品生产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徐春明向记者感叹,重质油利用一直是最难啃的骨头。他介绍,重质原油量大资源多,利用起来生产沥青、负极材料等产品,市场大、成本低。
二、迎来新能源利用风口
目前,重油可以加工的下游碳材料产品主要包括人造石墨、活性炭、碳纤维、石墨烯等,电动车、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对这些材料需求大,特别是电化学储能应用场景日趋成熟,储能用碳材料的需求急速增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对重质油的加工利用,要立足国家重大能源保障需求,加快核心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京博控股集团董事、京博石化董事长栾波介绍,京博正从传统的能源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发展。基于现有产业资源,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赛道深耕,结合重质油原料和先进加工技术,正在延伸布局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碳基材料和锂电池薄膜材料、POE光伏胶膜材料、低碳净味沥青、耐久性高模量改性沥青及相关的DMSO等高端精细化学品,推动产业链向新能源大产业方向转型升级。
另据京博控股集团董事、首席技术官刘原介绍,碳材料开发上,聚焦碳基材料产品结构、性能、应用及辅料协同关系的研究,开发负极专用焦、硬碳、导电炭黑、硅碳负极等高价值碳材料产品,与现有碳基材料进行产品组合及价值延伸。
三、产学研携手破局核心技术
山东是我国地方炼油行业第一大省,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滨州清津博校企融创化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筹建山东省重质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联合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关重质油加工应用技术。
据栾波介绍,重质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四个:一是重质油高效转化催化剂开发,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关键催化剂/助剂;二是重质油加工工艺与工程技术开发,开发高值化应用工艺技术、示范和应用;三是重质油加工工艺模型开发,开发全厂加工流程计算的数字模型,为研发、经营和生产运营价值最大化提供支持;四是重质油加工高品质材料开发,开发以沥青、碳基材料为核心的产品,做好产品组合及价值延伸,并提供客户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重质原油的加工已成为追逐热点。徐春明院士认为,重质原油具有硫含量、酸含量高且粘度大难加工的属性,建立这样一个产学研用的技术服务平台,整合业界资源,在原料预处理效能提升、重质油转化化工原料效率提升、催化体系与反应器设备的高效耦合开发及数字模型机理等方面深入重质油加工技术研究,将对于行业内加工流程优化、降低过程能耗、硫/酸资源高价值利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等加工能力下将实现最少的能源投入、最少量的碳排放。
李寿生建议,要充分利用好重质油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加强企业同科研院所、著名大学的深度融合集中各方优势,营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开放融合、高效运转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真正把重质油创新中心打造成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利用平台、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平台,让山东重质油创新平台成为全行业技术创新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一张名片。
目前,京博在重质油利用上已经取得进展。据刘原介绍,在原料预处理方面,通过实践与数据模型的融合,形成具备京博特色原油调和方案,提升重质稠油加工比例;在装置运行方面,基于高硫、高酸、高盐、高含水等重劣质油的性质特点,全面评估现役装置工艺负荷、催化剂助剂体系、设备材料材质匹配等,制定针对现役装置的重质油加工升级方案;在油品减量化及品质升级方面,基于催化装置劣质原料加工、多产烯烃及柴油减量生产方案调整需求,引进技术,提高装置液化气及丙烯收率,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张兴刚}